首  页 我要咨询 在线论坛 案例选析 信息传递 本站信息 人生百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23005323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06604372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2-05 阅读:250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未能完成的”、“未被满足的”“遗憾的”、“不能释怀的”的事。
 
比如8岁时没得到的漂亮碎花裙,可以让人惦记一辈子;比如高中时喜欢的男孩子,因为转学没有表明心意,“不了了之”的感觉至今无法释怀...
 
我们总觉得“时间能带走一切哀愁”,“时间能治愈一切”,或者“过一阵子就会好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每个人都对完整有执念
 
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真正逃开自己心中的“未完成事件”。
 
“未完成事件”这个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派,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Frederick Perls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们过去没能完成的事情有关。
 
而未完成情结,则与我们对“完整”的执念有关。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试验:
 
有人在白纸上画一段圆弧,经过白纸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笔补上线段,让圆弧成为一个完整的圆。更令人惊奇的是:大猩猩也有这样的癖好。
 
并且,小孩子或者大猩猩都会尽力使自己画的线段平滑,使完成的图形与原先的弧一样平滑。
 
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有小缺口的图形时,会条件反射地想去补全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是人们在很小的年龄就会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
 
完形学派强调,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人都会追求和构造一个完整且闭合的图形。人们会自然地追求满足原先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当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在当时的情景中无法满足时,人们会将它带到日后的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它不一定是宿命般宏大的事。看了一半被迫中止的电影或小说,特意去吃却刚好关门了的餐厅,在我们去找机会完成它们之前,这些也都是未竟的愿望。我们也一样会牵挂要去实现这些愿望。
 
我们会一直有欲望终结曾经开启过的愿望、疑问、甚至人生命题,这是一种本能。
 
为什么我们总对“未完成事件”
念念不忘?
 
不同于一个确定的happy ending或是bad ending,“未竟”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本可以”,意味着不甘、懊悔和遗憾。
 
当一件事成为了“未竟之事”,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估就会脱离此时此地的这件事本身。
 
说到未完成情结,不得不提到一个实验和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这是一种记忆效应,指的是人们对已完成、已知结果的事极易忘却,但对那些中途被打断的、未竟的事情印象深刻。
 
在针对该效应的一个研究中,志愿者被要求观看中间夹杂着各种广告片段的电视节目。
 
结果发现,比起看完完整的广告,如果研究者在广告结束前强行停止播放,志愿者会对其中的细节记得更加清楚。并且,即使在两周之后,对于没看完的广告,人们依然能回想起更多细节。
 
听上去跟我们日常说的“强迫症”很像,其实很常见,我们事情做一半,没法做了,就会浑身不舒服。什么事都想图个善始善终,圆圆满满。
 
John GottmanNan Silver在《爱的博弈》一书中写道,我们对未完成事项的记忆力,要比对已完成和终止的事件的记忆力强约两倍。
 
但这不一定是个坏事。事实上,我们可以用这个小技巧,让自己顺利地忘记那些不想记得的事件。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伴侣间的争吵如果能够以双方达成了共识为结局,这段争吵就会很快被遗忘。那些幸福的情侣并不像他们所回忆起的自己那样,“我们几乎没有矛盾“,他们只是顺利地忘记了那些被好好解决了的矛盾。
 
所有“未完成的事件”都不会消失
 
“未完成事件”有着惊人的能量,即使我们自我暗示“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时间可以解决一切”,最后还是会一再回到“未完成事件”的原初需求上来,备受制约。
 
有的人选择否认,拒绝承认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有的人选择遗忘,完全忘记自己曾经渴望过什么;还有更多的人下意识地,模拟类似的情境,寻找相像的人,试图在复刻的版本中完成自己的未竟之事。
 
而未完成情结的影响,正是通过复刻过程所体现的,复刻行为主要分为补偿和发泄。
 
补偿可以是对自己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因为小时候家里物质条件的匮乏,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长大后竭力追求物质和金钱,用挥霍来自我补偿。
 
再比如,因为和曾经的恋人无疾而终,而试图借与一个和对方相似的人在一起,并获得更好的结局来补偿自己。
 
还有对他人的补偿。例如在过去的关系中,由于自己没有在重要的时刻保护好伴侣,让对方受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后来将这种懊悔和愧疚转移给之后的伴侣,格外留意对方的安危,巴不得时刻陪伴在旁保护。
 
发泄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方面,将想表达却未能如愿表达的情绪发泄到别处或他人身上。
 
例如,一个人在小时候受到虐待或不公平对待,即使幻想了数次表达愤怒,捍卫自己的情形,却最终停留在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在之后的关系中显得很易怒,将这种压抑的怨愤发泄在对方身上,因此对现实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补偿和发泄往往会同时发生。并且,它们通常也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未完成的煎熬。
 
但是,如果人一直逃避和忽视最初的那件没完成的事,只是去完成类似的、自己复刻出来的事,人们依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完整”。
 
所以,“重复”常常是这一行为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人们反复地将自己置于相似的情境或关系中,就像是一种轮回。在这种无意识的重复中,痛苦会短暂地缓解,却很难消失。
 
在这个重复地、不断地想要填补未完成的过程中,人们还会付出一些无谓的努力。甚至可能因此错失那些更重要的、更珍贵的,或是现在这个自己真正想要、需要的人和事。
 
未竟之事对当下最大的影响,就是限制住自己的选择。你以为自己是在自由地选择,其实是被过去的心结操纵着。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失去的可能性”,人会变得更不快乐,心绪更加复杂,同时还会失去更多“未来的可能性”。换言之,一味地执着于过去的未完成,会在当下和未来留下更多的遗憾。
 
未完成情结还具备着代际传递的特点。在家庭中,父母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强加给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懊悔、愤怒等负面情绪,未完成情结向下一代的传递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创伤的代际传递,使后代继续背负未完成的痛苦。
 
“未完成的事件”并非恐怖的魔鬼
 
看到文章的这里,不知道你是否已经隐约回想起了自己的执念。其实,未完成情结并非恐怖的魔鬼,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有未完成情结,它是我们生活与成长的象征。而想要应对其带来的危害,跟着接下来的三步走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
 
#1
溯源
“溯源”的意思就是,回头寻找事情的根源。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未完成事件”的苦恼时,要学会回头看,从以前的记忆中寻找,到底是哪一段回忆成为了“未完成事件”?
 
找到了事情的根源就相当于让事情进入了乐观的阶段。“溯源”让你在处理烦恼时显得不再困惑,让事情变得有条理起来,为接下来的解决阶段提供必要的准备。
 
#2
释放
每个人的过去,或多或少有些不愿面对的、不愿意承认的错误,处理不当的事,会变成心里的死结,沉淀在心灵的某一个角落,不知不觉地影响和困扰着往后的生活。
 
当你懂得了情绪的成因,明白了情结的起因,学会了如何排解情绪,你就能选择释放自己,宣泄不快。如:向身边信得过的人倾诉,抛下思想包袱。
 
#3
接纳
未完成情结往往一直存在着,持续地困扰着你,直到某一天,你能勇敢地面对、并能妥善地处理那些情感和事情,你才能清理它。很多时候,你对一个人、一件事耿耿于怀,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对方,而是当初那个不够勇敢的自己。
 
经历一些事情以后,或许你稍微具备那种敢于直面矛盾冲突的勇气。你要学会面对自己,勇敢接纳自己的过去,做到积极归因,便可减少甚至消除“未完成情结”的消极影响。
 
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浪漫化自己念念不忘的未完成,更加不应当将现下的不如意完全怪罪给无法弥补的遗憾。“完成”本身并不能带来快乐,它带来的是放下和遗忘。
 
但即便客观上无法完成,我们仍有放下和遗忘的权利——只要你下定决心选择它。
 
来源 | 华东人才心理教育
有修改,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海豚湾·心灵寄语
 
那些未竟之事、错失之人在心中念念不忘,形成一个个情结,产生内耗,甚至影响人生正常发展。如果你长期受困于情结而出现抑郁、焦躁、强迫、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失眠等,可预约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整,电话18023297971

【 上一页:你比自己所意识到的,更像你父母 】 【 下一页:我可以对心理咨询师撒谎吗? 】 【返回

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海豚湾”位置 汕头市长平路恒信花园二期3栋701(面对“卜蜂莲花”,在其停车场左侧)

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到达站点:12,14,19,25,28,49,103路到“新城市广场”站; 15,20,21,31,39,40路到“丰泽庄南”站(长平路)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700529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47号 版权所有归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