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我要咨询 在线论坛 案例选析 信息传递 本站信息 人生百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23005323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06604372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问题?答案值得深思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5-14 阅读:363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提到,儿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
 
 
这几年,关于孩子抑郁、跳楼、诱导“自杀”的新闻也有点多。
 
很多家长不解:我们小时候也挨打、挨骂,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也太难养了!
 
那么问题来了,以前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
 
一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概念或意识。
 
对于孩子的一些极端或异常行为,统一归结为“不听话”“想不开”;
 
二是,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圈子有限,对外面的人和事知之甚少。
 
虽然没有数据对比,但现在的孩子确实比以前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
 
为什么呢?
 
01
 
所注重的需求不一样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是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且,物质的普遍匮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
 
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又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
 
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在与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一家两代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与窒息感。
 
况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可悲的是,父母及长辈爱孩子的方式,还停留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照顾其生活起居上。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所以,当家长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时,他们会有不被理解的孤独,也会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奈。
 
北大弑母案的吴谢宇曾自述:父亲生病期间,他很想替母亲分担,却被告知:“你小小年纪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母亲觉得自己大包大揽是为孩子好,但这恰恰剥夺了孩子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其实,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请你看到我,听到我。
 
02
 
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李玫瑾教授说过:
 
“会玩的小孩往往更优秀,学习成绩更好。”
 
可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的一天,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家里小课桌前的方寸之地刷题,几乎没有放松的时间。
 
前几天,四川攀枝花一个小男孩打110,只为求得几句安慰。
 
他哭泣着倾诉:妈妈只要一看到他不在学习,就打他。
 
哪怕作业他全部完成了,妈妈还要逼着他看书,无时无刻不在逼着他学习。
 
 
 
他苦闷、委屈、压抑,终于情绪崩溃,只好找110求助,称“我想永远离开我妈妈”。
 
被学习裹挟得密不透风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喘息之地,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里的凯凯,才上一年级,就出现了专注力差、不合群、自卑等各种问题。
 
直到看了凯凯的日常生活才知道,他的课外活动全部被学习挤满了,没时间跟小伙伴们玩,也没机会跟同龄人打交道。
 
短短一个假期里,妈妈给他布置了376套卷子、报了三个兴趣班,并且以亲戚家孩子暑假全部用来学习为例,鼓励凯凯向别人家孩子看齐。
 
像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不在少数。
 
他们从早上七点半进校开始学习,一直学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写作业又要写到十一、二点。
 
周六、周日又被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占上,继续埋头学习。
 
这样每天都被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子,要过12年!
 
这种常年无休的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能够乐在其中?
 
经常听到网上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脆弱、玻璃心,打不得、骂不得,稍有不如意就要死要活。
 
但是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也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的作业、考试啊,更不会每天被父母批评、唠叨。
 
即使被打被骂,我们也有时间跑出去玩,一玩起来就把烦恼抛之脑后了。
 
就像知乎看到的一个提问:
 
过去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为什么不会动辄抑郁、跳楼?
 
上千条回答,可以概括为一点:
 
过去的孩子虽然挨骂挨打,但他们有很多情绪出口,他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在外面疯跑……
 
是啊,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玩耍、运动,需要蓬勃的生命力。
 
只有生命力越旺盛的孩子,内心才越阳光。
 
03
 
童年爱玩的孩子
 
未来内心更强大
 
我想应该如教育学博士钱志亮所说:
 
“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好好长身体;
 
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畅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静静地放空、发呆……
 
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
 
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单调:
 
即使是“双减”过后,大部分的孩子也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娱乐方式也比较单调:手机,电脑,电视,而这些又通常被家长视作眼中钉。
 
而且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数也比过去少,家长更容易集中力量去教育。
 
双向夹击之下,孩子受到的伤害就更大:成绩没考好,家长一批评就钻牛角尖;老玩手机,家长一批评就跟父母吵架、闹离家出走。
 
不是孩子非要闹,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小了,只有那么一点事,就显得特别大。
 
但会玩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他有很多消遣的方式,遇到再大的事,也不会轻易被击垮。
 
我同事的儿子喜欢打篮球,用他的话说:就没有一场球解决不了的事,如果一场不行,那就打两场。
 
摸底考试没考好,打打球发泄完了,人就好了。
 
父母吵他了,二话不说出去打球去了,回来后,大家也都消气了。
 
去年上高一,开始住校,同事担心他第一次跟同学合住不习惯,结果他跟舍友打了两场篮球,彼此就处成了铁哥们。
 
他每天过得丰富而充实,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没有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那些自由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会玩的孩子,无论性格还是行为举止,都更为松弛、开放。
 
他们不至于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或者陷入刷题、考试、青春期苦闷里,不会动不动就钻牛角尖,更能适应生活的复杂性。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爱玩、爱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由着他去吧!
 
一个会跳、会笑、会闹的孩子,比一个内心脆弱不堪的孩子,更让父母省心。
 
04
 
学习时的心情不一样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以欣赏的心态鼓励孩子前行,才是父母毕生的修行。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小时候能笨到什么程度呢?
 
一篇课文,他没背两句就卡壳,反反复复一直背到了后半夜。结果,趴在他家房梁上的小偷都被迫背熟了,他还没背过。
 
这样的孩子,要是放到现在,不知道会把父母气成什么样。庆幸的是,他父母没有那么“鸡娃”,否则,可能会将一代名臣扼杀在摇篮里。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点像歌词里唱的那句“最心爱的情人,却伤害我最深”!
 
孩子的出生是被动的,他们长大的方式也是被动的。因为他们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独自长大的能力,所以他们就要被动地接受父母对自己的一切操控,无论自己是多么不情愿,甚至是恐惧。
 
我们创造一个孩子的初衷,不是应该让ta幸福吗?
 
既然想让ta幸福,那就给予ta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支持。
 
然而,现实中,有的家长的所做作为,却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爱真正的“我”,而是爱那个学习成绩优秀的“我”,爱那个给他们带来面子的“我”。
 
孩子一旦有这种错觉,内心就会很压抑、很痛苦,甚至很绝望。
 
无论何种情况,孩子都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甚至伤害自己。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重心由教育孩子转移到自我提升上来。
 
当你把自己提升好了,才能带给孩子安全幸福健全的人生。
 
图文转自网络,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海豚湾·心灵寄语
 
家长自己过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氛围。孩子在相对融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孩子来做心理咨询,若父母同步做个人成长咨询,孩子恢复心身健康速度更快,专业心理咨询预约电话18023297971

【 上一页:“心理成熟”的人长什么样? 】 【 下一页:切莫用“杀伤性”方式叫醒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隐形杀手! 】 【返回

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海豚湾”位置 汕头市长平路恒信花园二期3栋701(面对“卜蜂莲花”,在其停车场左侧)

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到达站点:12,14,19,25,28,49,103路到“新城市广场”站; 15,20,21,31,39,40路到“丰泽庄南”站(长平路)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700529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47号 版权所有归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