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流血,不能流泪 壹/   “妈妈说了,男子汉,流血不流泪。”   那个5岁的孩子,强忍着充盈在眼眶里的泪水,咬着牙,跟我说了这么一句。   我那一刻,被这句话给震慑到了,他倔强地把眼泪逼回去了,我有些心疼地摸摸他的头。   “张老师知道你难过了,你可以在老师这里哭一会的。”   他低下了头,小声说:“我妈妈不让我哭。”   我知道他很难过,刚才他跟一小朋友有了争执,可是,他不允许自己有难过的情绪。   因为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如果哭了,妈妈就会暴打他,打到他不哭为止。   妈妈一再告诉他,男子汉,可以流血,但是不能流泪。     想哭,却被迫发笑 贰/   儿科诊所的门外,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不知因何在哭。   爸爸抱着孩子,说,乖,宝宝,不要哭。   爸爸哄着,孩子还是继续哭。   爸爸换了种方式,把孩子高高举起,托举着,快速放下来,用这种高刺激的方式逗孩子笑。   孩子还是哭。   爸爸用手去膈肌孩子的身体。   孩子发笑了。   爸爸的手一停,孩子就哭,爸爸一抓孩子的痒痒,孩子又笑。   孩子哭与笑交替进行着。   孩子是想哭的,可是身体被逗得不得不笑,   这个笑,在我听起来,有点不舒服。   那些威胁的套路 叁/   “有什么好哭的!”   “不准哭!”   “再哭,我把你关黑房子里”   “烦死了,你敢哭我就不要你”   “你停不停,不停我揍你”   ......   这样的话,熟悉吗   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1   情绪,不是只有快乐一种     我们总是害怕听到孩子哭,一听到孩子哭,条件反射般,马上制止。,想尽各种办法,去止哭。     孩子哭泣,有这么可怕吗   我们先来看看“情绪”,情绪是个什么鬼?   情绪是来告诉我们,什么是重要的信息,提供给我们有效的,自动的反应。   情绪让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来满足自己。   情绪传递着我们的感受。我们通过经历来体会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原发情绪有:   羞愧,悲伤,愤怒,恶心,高兴,惊讶或兴趣。   是不是这些情绪里面,不愉快情绪原本就比正面的情绪多?   这也说明了我们不能永远都是打鸡血般快乐的。负责情绪也是情绪啊。原来,情绪不是只有快乐这一种。     2   哪一种才是止哭大法?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恐惧而哭。   妈妈说,我知道你害怕了,妈妈在这里。   妈妈允许孩子有恐惧,有情绪,允许孩子哭,那么,孩子就会知道,哦,原来我这是害怕了。   妈妈懂我,我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了。   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恐惧,就会慢慢消退。   他会慢慢在被理解中,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变得成熟起来。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恐惧而哭。   妈妈说:你哭什么哭,你至于吗,你能不能勇敢一点!不准哭,快给我爬上去。   妈妈不允许孩子有恐惧、有情绪,,不允许孩子哭。   孩子本身就害怕,这时候,他最在乎的妈妈,加重了他的害怕。   我害怕这个高度的时候,我也害怕妈妈的生气,同时,我还害怕自己的害怕。   我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我不勇敢,我做不到,我不好。   负面的情绪中,越是抵抗它们,它们就更强烈难受。   内在的那种恐惧,会留很久。     3   每一次哭,都是一次调节情绪的练习     一个孩子,如果一直处于不被接纳,他不能哭,当他长大以后,他的恐惧感还在。   因为我们的大部分情绪是早年就学会的,那种恐惧的感觉被压抑着,长大以后,就容易焦虑与害怕,也很难去调节自己的负责情绪了。   而且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听不得他的孩子的哭声。   因为,他的童年不被允许哭,这种模式被沿用。因为,孩子的哭声,触动了他内在被压抑的情绪,他就会爆发。   孩子哭的时候,大部分是失于失调状态,他需要大人的看见,如果你允许孩子哭,并且理解他的情绪,孩子的难受的程度就会轻些。   妈妈的支持与理解,会让孩子觉得,他不是一个人的。   一个从小不被允许哭的孩子,他长大后有情绪,他的反应是推开周围的人。因为以往的模式就是,有情绪的时候,是会得到压制的。   哪怕现在想要得到关心,可是我们还是会去掩盖掉真实的自己,我们会把那个需要别人的心,给藏起来。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去宣泄情绪,我们就把这种情绪疏通的路给堵住了,孩子内在的糟糕部分的情绪,怎么释放呢?   得不到释放,就只能压抑起来。   每一次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恰好是一次良好的情商时机。   本文来自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你能不能同意我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