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我要咨询 在线论坛 案例选析 信息传递 本站信息 人生百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23005323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06604372
 

客体关系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08-17 阅读:2430

客体关系不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客体关系);不是任何一个主体和任何一个客体的关系,而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母子关系);不是现实的母子关系,而是母子关系在婴儿脑中的记录(母子关系表象);不是“成熟”的母子关系表象,而是2-5个月的母子关系表象,其特点是母子一体(共生)、母亲被“分裂”为好母亲和坏母亲(分裂)。

 

6个月以后,进入“分离-个体化”阶段,其任务是逐渐与母亲“分离”,把好母亲和坏母亲“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有的人到了3岁就完成了“分离-个体化”,有的人一辈子也完成不了。“分离-个体化”过程受阻,就会把客体关系投射到实际的人际关系中去,从而扭曲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失真。

 

客体关系有两个特点:

1、人际界线不清;

2、黑白分明。

 

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有: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人喜亦喜,人悲亦悲,或者别人对他好,他就高兴,别人对他不好,他就生气;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停地琢磨别人的心思,讨好别人,委曲求全;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过分热心,爱管闲事,干涉别人的私事;为别人绘制蓝图,以为自己有能力和权力决定别人的命运,企图改造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象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工具那样使用别人,如果别人不听使唤,他就生气;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随意指使别人;过分依赖别人,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渴望“心理感应”,不断寻找知音,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以为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思,要求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常常有话不说,或者只说一半;分离焦虑,害怕独处,整天和别人粘在一起,或者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非常纠缠;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人云亦云。

黑白分明的表现有:把一切人、事、物分为好的和坏的,好的非常好(理想化),坏的非常坏(妖魔化、灾难化、贬低),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缺少中间的灰色地带;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变通,常常因此与人发生争执;爱憎分明,对好人“掏心窝”地好,对坏人则恨之入骨、随意践踏、伺机挑衅;人际关系不稳定,开始非常好,后来反目成仇,或者开始势不两立,后来成了铁哥们;情绪不稳定,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悲痛万分(双相障碍);自我评价也是两极分化,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双重人格)。

一个人如果带着客体关系与人交往,结果可想而知。这种人会把别人也拉进客体关系中来,激活别人的客体关系,把人际关系搅得象一团乱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分离-个体化”过程受阻呢?

埃里克森把人生的第一个阶段(0-1岁)称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把第二个阶段(1-2岁)称为“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通俗地讲,就是依赖和独立。第一个阶段需要依赖,第二个阶段需要独立。当孩子学会了走路和说“不”,独立性就出来了。这时候,适当地放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父母不放手,过分干涉、管束太严,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受到压制,导致“分离-个体化”过程受阻。

父母为什么不放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父母自己还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他们一直依附于自己的父母,结了婚以后仍然依赖父母,或者依赖配偶,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对方,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加普遍。这样的女性生了孩子以后,会把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舍不得“分离”,不想让孩子长大,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分离-个体化”。

父母自己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能是祖父母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非“分离-个体化”的,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可能还有:

1、夫妻关系不良,妻子被冷落,感情转移到孩子身上;

2、独生子女,父母把本来应该分配给多个孩子的爱给了一个孩子;

3、功利心重,利用孩子完成自己的夙愿;

4、孩子生病,父母加倍爱护;

5、父母心理不健康,焦虑水平高,过分关注孩子;

6、家庭条件好,父母有能力让孩子一直依靠下去。

【 上一页:关系学派-心理动力与客体关系 】 【 下一页:特区晚报记者采访海豚湾许老师 】 【返回

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海豚湾”位置 汕头市长平路恒信花园二期3栋701(面对“卜蜂莲花”,在其停车场左侧)

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到达站点:12,14,19,25,28,49,103路到“新城市广场”站; 15,20,21,31,39,40路到“丰泽庄南”站(长平路)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700529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47号 版权所有归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