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我要咨询 在线论坛 案例选析 信息传递 本站信息 人生百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23005323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06604372
 

你和ta:怎么是四个人的游戏呢?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9-27 阅读:61
1
“老师,我想对您说,曾经,我对您的收费标准有过一些疑虑,觉得它似乎偏高,我甚至怀疑其中存在某些自私的动机……然而,在深入的了解和接受督导之后,我现在明白了,您的定价、定位以及收费是基于您的学识素养、自我成长程度、辛勤努力、临床经验以及地域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它们是合情合理的。对于我之前的误解,我深感歉意。”
 
“看来,在我们的关系中,你有了新的体验和发现,这让你比以前更进了一步……从你的话语中,我也感受到了你的些许不安。其实,你之前的那些想法并没有对我造成伤害,它们只是影响了你对我的看法和感觉。那只是你心中的‘我’,并非真实的我。因此,在那段时间里,每当你看到我或者想到我时,都会感到不适,甚至可能还伴随着一些情绪……”我看到她的心理能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内在的关系模式也有了突破,为她感到高兴,为了给她更多的助力,我耐心地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她很快意识到了内在与外在关系的联系,并回应我:“我清楚了,真的是‘外面没有别人’啊!”
 
这段对话是一位曾经的来访者、现在的同行与我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年的自我探索,她逐渐重新认识了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一步步走出了心理困境,并逐步接近她的理想——成为一名助人者。她所提到的我们之间的关系状况以及她的感悟,对于外行人来说可能显得有些跳跃。然而,作为一路看着她成长的人,我深知在这个语境下,她发出“外面没有别人”的感慨,意味着她已经对人际关系有了全局性的理解和担当意识,人际困扰也因此大大减少。
 
2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深受人际关系的困扰,因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情感,甚至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等心身症状和一些特殊癖好。实际上,人际关系中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移情和投射的心理机制。关系上的舒适,是我对“我认为的他”——理想化的他的喜爱引起的。同样,关系上的不适,是我对“我认为的他”——妖魔化的他的不满引起的。
 
或许这些观点会让你感到有些困惑。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上有过深入的思考或遭遇过困扰,不妨继续阅读下去。如果你对这个过程有不同的理解或见解,欢迎通过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交流。
 
在人际关系的探讨中,有一个颇为引人入胜的现象: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四个人的关系。你可能会问:“不就是我和他两个人吗?怎么会有四个人?”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个问题吧。
 
在不涉及关系的层面上,确实只有两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是你,另一个是他。然而,在人际关系的框架内,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这里面包含了原本的你、他认为的你、原本的他以及你认为的他。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实际的交往还是内心的想象,更多的是原本的你与你心目中的他在相互作用。
 
3
《邻人偷斧》这一经典故事被无数人传颂。当我们将其故事梗概与上述的四人关系相结合时,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主人翁在丢失斧头后,开始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所为。此时,他与“自己认为的他——偷斧者”产生了心理互动,以至于孩子的每一个动作、神态乃至言语,都显得像是偷窃后的行为;然而,当主人翁在自家的后院找到斧子,他的心态随之转变,与“自己认为的他——非偷斧者”互动,此时孩子的表现又全然不像是个偷窃者。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出发,进一步拓展思考:1)如果主人翁始终找不到斧头,他对邻居孩子的看法是否会发生改变?2)若你是那位主人翁,对于自己前后截然不同的感受,你会有怎样的领悟?
 
故事的核心在于揭示了一个现象——“自己认为的他”一旦改变,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也会随之变化。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性偏见”,即当人们主观上持有某种观点时,他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反驳它的信息。简而言之,人们往往先得出结论,再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自我肯定。因此,“自己认为的他”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一种判断或是一个结论。
 
4
 
 
那么,“自己认为的他”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便涉及到了心理学中的“移情”与“投射”两个概念。这两个术语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广泛传播,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移情,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将对过去重要他人产生的情感、认知等心理、精神乃至人格层面的体验,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形成移情的基础,是婴幼儿在与主要养育者的互动中存在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日后的人际中不断地重复出现,是为了能将当初压抑的内容表达出来,释放固结在内在的情绪和能量,修通关系,完善自我。但是,在普通的人际互动中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双方缺乏觉知,在情结的推动下走到一起,往往滑入对方的人际模式中,使双方的关系问题出现强迫性重复。
 
而投射,则是个体将自己的想法、情感、冲动或愿望等心理层面的内容,不自觉地赋予他人或外物,并据此认为对方或外物也具备这些特质的过程。投射由潜意识发起,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投射的功能起到了潜意识表达的作用,潜意识通过这种办法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沟通,为对立物的整合提供“容器”,但往往在人际关系中造成误解,产生麻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意识地参与着“移情”与“投射”的心理游戏。《邻人偷斧》的故事便是投射的一个生动例证。至于移情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如恋爱关系中的情感起伏、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关系随着咨询进展而发生的微妙变化等。
 
相较于投射,移情的处理往往更为复杂。它既包括正性移情,也包括负性移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婴幼儿时期与主要养育者的互动中所形成的,并随着人际关系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在热恋阶段,我们可能会看到对方身上全是优点,这是正性移情;而婚后可能会逐渐发现对方的不足,这便是负性移情。
 
移情和投射几乎无处不在,它们贯穿了我们一生中的所有关系。我们不断地与新的人建立联系,却也不断受到内在关系模式的制约,从而陷入人际困境,而且往往不自知。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往往会发现自己与人的交往总有些相似的发展轨迹,或过程中总有些相似的困扰感受。正如人们常感叹的那样:“我怎么总是遇到这样的人?”很明显,他已经隐约察觉到自己在与人相处时存在某种固定模式,但由于习惯于外归因,使他错过了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
 
5
 
而你与ta的关系,不正是如此吗?在你们的互动中,真实的你、真实的他、你心目中的他以及他心目中的你,这些元素相互交织。你们不断地在拉扯,试图将对方拉入自己的剧情里,你努力让他变成“你认为的他”,而他则努力让你变成“他认为的你”。这就像是一场沿着固定轨迹进行的拔河比赛,循环不息,让人感到疲惫和绝望。
 
怎么会变成这样?有没有办法让这种局面平息下来?
 
关系的问题源于关系,最佳的解决之道也应在“关系”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这种关系,并非普通的关系,而是一种“有觉知”的关系。只有在至少一方保持觉知的情况下,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再重复以往的强迫性行为和困扰,关系模式才能逐渐得到调整。
 
这也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对来访者产生实际帮助的地方。能创造有觉知的咨访关系的心理咨询师,都是不仅学习和掌握了客体关系理论,还通过找督导师进行自我咨询体验,对自己的关系模式进行过深入探索和调整。由这样的咨询师带着觉知陪伴来访者在有规范设置的咨询中前行,将引导来访者逐渐“看见”自己的关系模式,并循序渐进地从旧模式过渡到新的关系体验,最终从偏颇的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这正是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从根本上处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通常来说,30次以上的心理咨询,才有可能步入人际模式的调整历程,这也是长程的心理咨询能够标本兼治的原因。
 
经过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与他人的碰撞与融合。这场看似复杂的四人之舞,实则是我们内心深处与外界互动的映射。要打破这个看似无解的循环,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审视那些深藏不露的情感和认知。
 
当我们开始觉察并理解自己内心的“移情”与“投射”,我们便能逐渐放下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评判。这样的觉知不仅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他人,也让我们更加宽容地接纳自己。我们不再盲目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也不会轻易地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引导我们学会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觉知。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以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挑战。
 
最终,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认为复杂难解的人际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当我们愿意放下内心的执着和偏见,以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去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便会发现,原本困扰我们的那些问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去理解并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抽离那场无尽的四人之舞,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与平衡。而这一切,都始于我们愿意去看见、去理解、去改变的那一刻。
 作者:海豚湾心理咨询师许立群
(2020年8月)

【 上一页:一位觉悟者把命和病讲透了! 】 【 下一页:关于抵制个人或组织冒用我中心名义的严正声明 】 【返回

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海豚湾”位置 汕头市长平路恒信花园二期3栋701(面对“卜蜂莲花”,在其停车场左侧)

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到达站点:12,14,19,25,28,49,103路到“新城市广场”站; 15,20,21,31,39,40路到“丰泽庄南”站(长平路)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700529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47号 版权所有归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