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我要咨询 在线论坛 案例选析 信息传递 本站信息 人生百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23005323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206604372
 

我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9-10 阅读:270
 
原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基础,儿时的安全感以及其他的心理感觉大都来自于原生家庭。如果这些感觉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就会在儿时形成“心理坑洞”。那么这些“坑洞”是如何影响之后的人生的呢?台湾演员、作家以及翻译家胡因梦,以亲身经历细谈了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以及对自己“心理坑洞”的疗愈。
 
问: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提到原生家庭,可能会感觉到一些陌生,原生家庭究竟指的是什么?
 
胡: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亲与母亲组合成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基础。比如女孩子大部分都有恋父情结,等她长到成年之后,遇到她的伴侣,往往就会把童年的恋父情结投射到伴侣身上。
 
那么,因为恋父情结里面就带着一种跟母亲的对立性,所以女孩子跟妈妈之间,通常都有一种很隐微的下意识的竞争。我记得我小时候,真的就感觉到女儿像爸爸的小情人一样。在内地也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吧?
 
问:对,而且父女之间的感情好像更深一些。
 
胡:特别的深。因为大部分的夫妇之间事实上都有一些功课要学,也就是佛家常常讲的一句话:不是冤亲债主是不会凑在一块儿的。
 
凑在一块儿,就会有很多的人格上的习性要转化。性格上的模式必须要深入地洞察,才能把两个人的关系调整好,所以他们在相处的过程里,已经有一些问题了。
 
当子女诞生出来之后,父母亲,尤其是父亲跟女儿的关系这么好,那母亲就会觉得好像她没有办法跟她的先生产生那么亲密自然的、自在的一种互动,这里面就会有一种隐微的对女儿的嫉妒。
 
这些东西都是在孩子小时候点点滴滴养成的,身为孩子可能会感觉到的一种无意识里面的活动。
 
问:它还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就是说孩子可能会有感觉,但是他/她不会清晰地意识到。
 
胡:我们小时候的第一个异性经验,其实就是我们的父亲或母亲,他们是我们第一个爱恋的对象。这个爱恋的对象的互动模式一定会变成日后两性关系的一个基础。
 
问:那比如同性之间,比如女儿和母亲之间可能就会有一种排斥和对立的关系。
 
胡:是。我个人的经验,对这种排斥的关系,我小时候是很敏感的、可以意识到的。事实上,每个人幼小的时候是很圆满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很大的自我。但在这样一个不当的被对待过程里,会造成心理上的坑洞。
 
这种坑洞里面可能会带着不安全感、匮乏感、自卑、自我否定倾向、低价值感,或者是在自我成长实践上面的一种能力不足,必须花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即使有了很高的成就,但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像这类的心态,几乎都是在小的时候跟父母之间非常微妙的互动当中慢慢形成的。
 
问:也就是说源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坑洞。听起来特别沉重!
 
胡:实际上,这些坑洞里面所有的负面情绪能量并不是实存的,也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性质。但是因为这些洞没有被补足,我们就老觉得内心里有一些匮乏。按照生物能医学的研究,这些坑洞的情绪,事实上都郁结在我们的中脉七轮里面。
 
问:中脉七轮?
 
胡:人体有一个中脉,西方世界对中脉研究得相当透彻,几乎所有生命医学和信息医学都涉及对中脉的研究。他们就发现这些早期的情绪几乎都郁结在我们的中脉七轮,尤其是下面三个轮,也就是海底轮、脐轮和太阳神经丛这些部位。
 
 
 
海底轮就在我们的会阴地带,脐轮就在下丹田这个部位。太阳神经丛在我们肚脐以上,包含了肝脏、脾胃、十二指肠这一块儿的能量中枢。
 
现在很多的成年人都觉得上腹部被闷住了,胸闷,腹部这里好像有郁结感。那呼吸就没有办法下到丹田,上下的能量不通,你就不会有喜悦感,生命之中就充满了焦虑。
 
事实上这都跟我们早期在原生家庭的经验有关,因为都是压抑,打压下来非常多的负面能量。
 
问:这些负面能量会在下面这三个轮当中积存?
 
胡:对,这个轮很抽象。如果你没有进入到对气脉的觉知,就没有办法了解和体认甚至体证到有这些脉轮的存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体内有这么隐微的能量中枢,当我们的能量活化或者提升到一个层次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先天的潜能觉醒的时候,这些脉轮会在里头转。
 
所以这些脉轮要很活络,要能够转动,而且身体里的振动频率要很轻松、很活跃,这个人就有喜悦感。
 
如果你全身的振动都静止,脉轮闷住了,那就会有很深的莫名的郁闷感,比如赚了很多的钱,工作很有成就,或者拥有了很多人人羡慕的条件,但仍然没有生命存在的正向感觉。
 
问:这跟原生家庭的问题有什么具体的关联?
 
胡:有密切的关系,都是点点滴滴灌输进来的一些信息,包括意念的信息,信念系统的信息,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信息。这些信息会透过我们身体里的神经传导物灌输进来。灌输进来之后这些信息就会在经络体、脉轮体里面卡住。
 
譬如说像我个人的经验,就是我跟母亲处不来,而且我根本就不认同这个家族,根本不认同我小时候成长的聚落,那个环境里大部分年长的人的生命信念和价值观。因为他们几乎都有很多的批判性和自我中心倾向,一种权威特质。
 
就是否定别人的能力、才华或者认知,只有他的东西才是对的,只有他的一切,不管是想法、概念、说词、举动,甚至他的作风才是世界上最正确的。
 
问:在您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这本书当中,您也提到您的父亲和母亲的背景。您也特别讲到父亲的性格特点,跟他的家庭背景也是很有关系的,母亲去世的时间比较早,然后又有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那么,像母亲去世得比较早,没有得到照顾,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胡:我的祖母在我父亲一岁大的时候,就遭受到当时的村子里头的人,那些亲戚的误解。她性格很刚烈,吞了鸦片跳河自杀了。第二年,我的祖父也相继过世了。我父亲是他的姐姐背着他,带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抑郁的性格。
 
他长大之后是在叔叔家里寄人篱下长大的,这造成他在情绪上不知道怎么跟人互动,有一种郁结的心态。他有很多深埋的哀伤没有释放,后来他大概20多岁就得了肺病。我们中医里面讲哀伤是伤肺的,所以他的整个体质带着这些问题。
 
他进入两性关系之后,我的母亲不了解他这个成长背景,对这个人格的影响是什么。她只能就眼前这个男人跟她互动的情况来了解对方。她觉得为什么这个人不讲话,怎么这么冷漠,怎么这么无感,没有办法有任何热情的交流。
 
虽然一开始两性关系产生吸引力的那个时候是热情的,因为那有一种本能的需求。性的需求和想要联结的渴望,会让两个人暂时性地打开,但是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变成夫妻了,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种现实关系之后,热情一定会递减。
 
递减之后,就是每个人带着自身漫长的生命史里的这些情绪创伤和所有心灵坑洞来跟对方相处,而对方又没有办法透过一种普遍性的知识来理解对方。
 
因为中国社会欠缺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所以就是埋怨,就是怨怼。我母亲对我父亲有非常大的恨,觉得我父亲就是刻意虐待她,不但在情感上不给她热情,而且在性的关系上面也冷落她。
 
事实上,我父亲不是刻意虐待她。其实我父亲带着一身的创伤和坑洞,在找一个妈妈,找一个能够疼爱他的女人,能够无止境地照顾他,能够满足他对母亲的需要的那样一个角色。
 
可是我母亲刚好不是那样的一个人。我母亲是现实感比较重的人,她觉得我嫁了一个先生,应该是两个人一起来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金钱问题的。对于我父亲的情绪需求,我母亲是忽略的。
 
双方都忽略了对方的需要,都没有给出对方想要的那种对待方式,所以两个人就怎样也磨合不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一见面就一大堆的问题。
 
问:其实您的母亲也是带着自己的坑洞,她也有她的原生家庭。
 
胡:一点也不错,她的原生家庭也很辛苦。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县长,然后娶了两房的太太,我外祖母是填房,大太太和填房两房都生了孩子,各自有各自的亲属。
 
在我的外祖父过世之后,两房开始敌对,争房产,争遗产。我的母亲14岁就得帮助我的外祖母打官司,写状子。那种现实的金钱意识和危机感,就是从那么小开始养成的。
 
任何一对男女在一起相处,都必须要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学的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对方的成长史,以及他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才能解决两性互动之间无意识底端的一种机械化的惯性运作模式。
 
这些惯性模式是很难被察觉到的。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心灵教育的重要,或者身心灵整体治疗的重要,因为这是一种根本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认识。没有这些科学上的认知的话,我们真的很难处理两性关系,也很难建构一个完美的家庭给我们的下一代。
 
问:没错。您是在这样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成长、长大的,无论是在您的书中,还是在一些演讲过程当中,您都提到一个现象,就是爸爸拂袖而去的时候,妈妈一个人抽着烟在房间里来回地踱步。那对于年幼的您来说,是不是感觉到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这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吧?
 
胡:绝对的,尤其是对于敏感度特别高的小孩。这个小孩敏感度虽然很高,但是他搞不懂为什么妈妈那么沉郁,那种氛围怎么那么浓重,觉得有什么不得了的严重大事情要发生的感觉。然后母亲又常常会把愤怒无意识地发泄在小孩身上。她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说身边没有人可以让她发泄,就只有这个孩子在旁边。
 
她就把心中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不满,投射在小孩身上,要修正你,要改造你,要操控你,不断地产生那种批判和否定。这对孩子来讲,真的是太大的一种负面暗示,要花很久的时间恢复信心,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感。
 
问:这是在您成年以后,或者准确说是36岁以后?
 
胡:从我三十出头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召唤。这个召唤是有别于我母亲给我的引导的。按照一种形而上的、荣格学派的深度心理占星学的角度来看,29岁是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孔子讲三十而立,跟29岁转折点的概念蛮类似的。
 
在29岁之前,我们几乎都是受到周围重要的关系人的熏染和影响,我们会顺着他们的意愿去发展自己。但是在29岁之后,30岁左右,我们心里的召唤就会越来越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就开始有明确的定位。
 
我差不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意识到我根本不该往演艺这个方向走,我应该往一个更属于内在科学,内证的、心理学或身心灵整体探索的方向去走。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往这个方向去下工夫了。
 
问:也就是说,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最终可以通过自己的修为达到一种解脱。
 
胡:绝对可以的。自我探索,聆听内在的声音,然后要去理解早期的教育造成的人格制约,以及你的一种心理模式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有的人心理模式是“无感”,其实我看到非常多的男性都有这个问题。男性也许背负了更多父母亲的期许,他们只能成功,尤其在事业上的所谓打拼,一定要能够出头,有个人的成就。
 
当他把生命的重点放在成就上面的时候,他其实一定要透过意志力来压制很多自然流露的情绪和情感。
 
久而久之,会形成只对工作这件事情,只对解决问题和做事比较关注。那其他的那种属于阴性的情绪联结的部分就不是他的生命重点。所以,他们多半会有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后不知道怎么跟对象相处的问题。他会有封闭、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怎么流露爱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女性的痛苦。
 
很多女人其实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可是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了解,必定是他的原生家庭问题造成他的封闭性,以及情绪上武装的特质。
 
那我们怎么把层层的盔甲一层层地去解开,去卸掉它,这是一种不得了的修为,也是非常浩大的工程。这是两性之间都必须去学习的。
 
问: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情形,就是把孩子让奶奶带,或者姥姥带,孩子在被养育的过程中没有跟自己的亲生父母有太多的直接接触。这样的养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胡:台湾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父母亲很忙,就把小孩子交给菲佣、越佣、泰佣,交给佣人养大。我自己的女儿也是。我的秘书是一位护士小姐,我有的时候忙,她是代母职的。
 
我觉得倒不是说一定非要父母养孩子,重要的是身边这个养育者,她本身有没有爱,有没有觉知,她能不能意识到自己所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观念对这个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还有就是她本身的身心健康能到什么程度,比如她照料这个孩子的时候,重点放在哪里。
 
我的秘书照料孩子,她的重点就非常正确。因为她是一个非常重视健康的人,所以她一定会把孩子每一天的排便、饮食、作息、运动,是不是快乐,把身心的健康当作最重要的。这样孩子即使是单亲家庭,她也非常快乐,人格也很健全。
 
原因就是,周围带她的人用一种很正确的养育态度对待她。而且我们也不给她课业上太大的压力,她也不必一定要考得多好,只需要把功课维持在一个基本的标准。我们注意到她很喜欢体育和运动,会鼓励她,甚至在玩上面不会太限制她。
 
在原欲的表达上,包括她情绪的表露,或者她本身的各种对生命的怀疑探究,你要跟她用理性探讨,而不是把她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你要设定她是有能力接受一种像朋友似的理性探讨的。
 
这样你就可以帮助她建构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被尊重的感觉。我自己在小的时候完全没有获得这个部分,母亲并没有给我这份尊重和肯定。
 
作者:胡因梦
文章转自网络,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海豚湾·心灵寄语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程度,与他/她跟养育者之间的互动、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问题从关系中来可以在关系中化解,建立一段有觉知的良性互动的咨访关系有利于直面问题、转化问题。若有需要可联系电话18023297971。

【 上一页:别太孤独了,容易折寿 】 【 下一页: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别让“受害者”心态害了自己 】 【返回

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海豚湾”位置 汕头市长平路恒信花园二期3栋701(面对“卜蜂莲花”,在其停车场左侧)

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到达站点:12,14,19,25,28,49,103路到“新城市广场”站; 15,20,21,31,39,40路到“丰泽庄南”站(长平路)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7005292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47号 版权所有归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