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个家排关于认同的案例分析
【当事人】我跟丈夫经常争执,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跟爸爸的关系很好,对妈妈总觉得差了些什么。我是否有一个角色,或者我是否太过超越了我的本份?我要摆脱这个负担。
【治疗师】好!我们来排列你的家庭,你的原生家庭里有什么人?
【当事人】父亲、母亲、哥哥还有我。
(当事人开始移动向父亲,将父亲移动到面向左侧的一方,将母亲移动到与父亲的左侧成90度夹角的地方,哥哥站在母亲的旁边。将自己的代表移动到一边,远远地看着父亲,离母亲和哥哥更远些,看起来有被家庭排除在外的感觉。)
【治疗师】够了,你的父母之中有谁曾经结过婚或定过婚吗?
【当事人】父亲曾经定过婚,但后来又与另外一个女人有一段关系。
【治疗师】在这段关系中有孩子吗?
【当事人】没有。
【治疗师】他们为什么会解除婚约。
【当事人】父亲对那个跟她定了婚的女人感到厌烦。
【治疗师】你说这话的方式,听起来好像认同了她,我们或许可以先不考虑其他人。
【当事人】那是在是难以置信。
【治疗师】我们也把未婚妻排列进去。
(选择一位女性代表,代表未婚妻,安放在父亲右侧90度夹角的地方)
【治疗师】父亲的感觉怎样?
【父亲】非常差。好像排错了位置;我感觉让我对着未婚妻,可我不想那样做。在我左边和右边的两个人从眼角的余光看过去非常模糊,背后是一些讨厌的东西。
【治疗师】母亲感觉如何?
【母亲】我没有感到什么不对劲,我跟这个男人却扯不上关系,我只看到儿子,从眼角可以看见女儿。但我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儿子身上。对后面没有任何感觉。
【治疗师】儿子感觉怎样?
【儿子】我随时想要逃走(母子同笑)
【治疗师】(对当事人的代表)女儿感觉怎样?
【女儿】我好像被隔离,被监视着。
【治疗师】未婚妻感觉怎样?
【未婚妻】我的焦点集中在未婚夫身上。
【治疗师】(对当事人代表)现在感觉怎样?
【女儿】多了一点归属感。
【治疗师】(对当事人)这就是认同。你现在想想一下。你父亲怎样讲她,她会有什么感受,你承接了她的感受。
【当事人】父亲很少提她。
【治疗师】你说他对她感到厌烦。
【当事人】对,那倒是。
【治疗师】未婚妻应该有什么感受?
【当事人】她会对父亲生气。
【治疗师】没错,当你再有这种被漠视的感觉时,便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未婚妻的感受。所以你多年与丈夫的争执都是多余的。(当事人笑)你把你的怒气发泄到错误的人身上了。
【父亲】我感到被未婚妻吸引着,说我对她感到厌烦,或是说我不在喜欢她,并非属实。
【治疗师】(对母亲)你感觉怎样?当女儿站到未婚妻旁边时,你的感觉较好还是较差。
【母亲】较差,我想念女儿。
【治疗师】你有一颗妈妈的心。(更改画面,让父母面对面,让儿子站在父亲的旁边)
【治疗师】现在怎样?
【母亲】比较好。
【父亲】这样对我好。
【儿子】我替母亲难过,她这样很孤单。
【治疗师】(对未婚妻)对你有没有改变?
【未婚妻】有。未婚夫的形象更清晰了,我现在可以看到他。
【女儿】我感到离这里太远,但察觉到哦哦哦与旁边的未婚妻有很强的联结。
(解决的画面----从做到右:父亲、母亲、父亲的女友;儿子、女儿在父母亲的对面)
【治疗师】(对母亲)现在感觉怎样?
【母亲】好。
【父亲】现在一家人团圆了。我突然想到,所有与未婚妻有关的一切都结束了。
【治疗师】(对当事人的代表)女儿怎样?
【女儿】(看向地面)我感到不真正属于这里。我虽然身在这里,但很陌生。
【治疗师】未婚妻怎样?
【未婚妻】很好,我感到自由。
【治疗师】(对个案的代表)现在我想要为你做一件事。对你来说该不难,因为你只是个案的代表,而且这与你无关。你跪在母亲面前,深深地鞠躬直至地面,双手张开,手心朝上。
(当事人的代表向母亲鞠躬,一会儿之后,她想要站起来。)
【治疗师】还不到站起来的时候,再保持一会儿。(对母亲)你感觉怎样?她的鞠躬对你有影响吗?
【母亲】好像我不配接受她这样向我鞠躬,我不值得这样。
【治疗师】(对个案的代表)站起来,你现在感觉怎样?
【女儿】比较好。(母女互相对笑)
【治疗师】(对当事人)这是你下一步应该做的,不论母亲有什么感受,你要与母亲联结在一起,你对未婚妻的认同才能得到解除。母亲有不值得受尊敬的感觉,因为她站在丈夫与未婚妻之间。但孩子应当向母亲鞠躬,鞠躬的动作是尊敬的一种表达方式。
【未婚妻】那对我很重要。
【治疗师】那样做甚至会让你得到更多的自由。
(对当事人)想不想站到你自己的位置上去?(当事人回到她的位置,她往地面看)
【当事人】当我的代表向我母亲鞠躬时,我深受感动,但母亲并不接受。
【治疗师】她不是这样说的。
【当事人】她说她觉得自己不配接受。
【治疗师】她有权利这样说。(对大家)鞠躬的正面效果不是取决于别人怎么说。在这种治疗中所得到的解决方法,也不是取决于别人怎么做。别人不需要改变,父母不需要变成另一个人,没有人需要道歉,每个人只是去做必须要做的,例如向父母鞠躬,而不必去管别人怎么样。解决之道在于个人应做自己该做的事。
注:此案例使用的方式是牵连纠葛的排列方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 17:42:4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