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湾心理咨询论坛成长吧心灵成长 → 打破幸福“模式化”


  共有286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打破幸福“模式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蚁岗宏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54 积分:4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3/15 12:35:07
打破幸福“模式化”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8 23:36:35

打破幸福“模式化”
                                     雷 明

追求幸福的不幸

Jane沮丧的坐在沙发里,看上去有点憔悴。说起来她是老客户了,上次她来找我是为了调整离婚后的抑郁。那一次效果不错,她悲戚戚的来、喜滋滋的走,离开后不久便甜蜜蜜的再婚。只不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又第二次坐在我面前的沙发里,因为她的新丈夫又和她离婚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下一次婚姻。我感觉我这辈子可能都和幸福无缘了。”Jane低沉的抽泣,听上去她已经被两次连续失败的婚姻折磨得有气无力了。在同情之余,我忽然觉得奇怪,为什么Jane非要结婚不可?

Jane可不是个普通的女人,从小家庭环境优越,父母都是高级外交官,当我们还在为经济体制争论不休的80年代,十几岁的她就已经把出国逛香舍丽榭大街当家常便饭了。现在的Jane,不但名下有两家规模可观的进出口公司,和第一任丈夫的女儿也十几岁了,母女俩共同生活其乐融融。

要说Jane有什么缺点,也许确实有吧!她这样的女人大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因为一切太顺利了,所以比较自我——说白了就是脾气不大好。这也不能怪人家,不用在经济上依附男人的女人,自然不那么俯首帖耳。更何况Jane是高干出身,从小就没受过委屈,于是窝囊的男人Jane看不上,而精彩的男人又有几个会天长地久的容忍她那与生俱来的暴脾气呢?所以她的两任丈夫都在婚后大失所望,开始以为娶了一个温婉淑娴,结果却发现是个颐指气使,忍无可忍之后也只好独善其身去了。

我不禁糊涂了,对Jane来说,每天压抑自己迎合丈夫或者独身,到底哪个更不幸一些?如果我是Jane,那么我肯定会选择独身,一来不用委屈自己,二来经济本来就独立,既不用装贤惠装得那么失败,还能时不时的享受一下追求者们的殷勤,又有什么不好?真不明白,Jane又何必非把婚姻和幸福等同在一起呢?

送走了Jane,打开电视,却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广告画面:在一片湛青碧绿的草地上,俊朗的丈夫放飞着风筝,看上去温柔体贴的妻子照顾着乖巧听话的孩子。当然,广告编导并没忘记在旁边点缀上一只温顺的大狗。恍然间大悟,也许这就是Jane所谓的幸福,她不过是在和自己的幸福模式较劲罢了。

 

幸福模式排排坐

 

说到幸福模式,其实并不是今天才有,不少老北京人都记得一首顺口溜:“花盆、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便是30年代北京少奶奶的幸福了。开始我觉得特费解,为什么一定要“胖”丫头呢?后来一个对“国学”颇有造诣的老先生解释道:“丫头够胖才能防『先生』的花心呀!要不没过两天丫头变成了姨太太,岂不煞风景吗?”我愕然,原来少奶奶的幸福要靠保姆的体重来保证,看来这个幸福模式在今天减肥产品泛滥的时代里肯定行不通,那得多提心吊胆啊!

不过我敢打赌,即使让今天最不幸福的女人回到30年代去做胖丫头的少奶奶,恐怕也没几个人爱去,因为今天的女性又有了自己的幸福模式:

 

家庭温馨式的幸福:

这恐怕是女性认同率最高的幸福模式了。一想到有个儒雅细致的丈夫、有个机灵听话的孩子,大多数女性的眼神都会因为向往而变得迷离起来,所以电视台的都市爱情剧天天热播,似乎永远没有被看腻的时候。Jane感到不开心,大概就是因为总得不到这样的幸福吧!

只不过这种模式的随机性太大,首先十全十美的男人比大熊猫还难找,现在的男人似乎不是半成品就是二手货,横看竖看都让人觉得不够爽;其次,即使找到了也未必能踏踏实实的守着,他成功了让你担心、不成功让你闹心,总之是不省心;最后,你也不知道该为这温馨的幸福投入多少,想漫不经心又怕他生气,想全心全意又怕一不留神成了《中国式离婚》里的林小枫。

麻烦!

 

事业成功式的幸福:

家庭温馨式幸福的麻烦,很多女性都有切肤之痛。所以在对男人失去耐心之后,有人开始寄希望于事业,认为女性的经济独立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毕竟事业是自己的,只要投入就会有产出。一时间不少“女强人”成为女性钦羡的楷模,而“剩女”也俨然成了时代潮流。

但是这种幸福模式的代价也不小,因为大多数事业都不是在家里抱着孩子就能成就的,既想叱咤风云又想天伦之乐的可能性在21世纪几乎为零。而且即使真的有了一份成功得足够独立的事业,也未必就有幸福可言,因为就好像“男人有钱就变坏”一样,“女人有钱就长脾气”也并不缺乏统计学依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教授兰德尔?凯塞林说:『事业成功使女性更容易作出离婚的决定。女性在经济上的成功,似乎确实有可能导致家庭内部出现摩擦。』”根据凯塞林教授统计,在英国,妻子年收入每增加1万英镑(约合15万元人民币),离婚的可能性就会提高1%。

假如为了幸福而打拼,却为了事业而孤独,您赚钱时会不会悠着点儿?

 

明码标价式的幸福:

假如说前两个模式都属于传统,那么这个幸福模式恐怕最有轰动效应,因为类似“女硕士征婚,要求身家千万”和“亿万富豪征婚,要求无性经历”之类的报道都曾经引起过激烈的口水战。好在由于其遍地开花的蔓延速度早已经失去了眼球吸引力,在公众普遍见怪不怪之后,连记者都懒得炒了。

这种幸福模式虽然相当的直观,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依然特别想请教女硕士和亿万富豪俩问题:一个是在婚前财产协议的效力受法律保护的今天,女硕士是否考虑过自己对那“千万身家”的最终发言权?另一个是在保健品店比超市还多的现实中,一边想着贝克汉姆一边DIY的个人肢体行为,以“亿万富豪”的标准来说算不算“性经历”?

另附,这俩问题真的与道德评价无关,纯属细节困惑。

 

浪漫简约式的幸福:

由推崇明码标价幸福模式的人身上,不难看到对幸福不能太奢求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所以我才遇到过不少标榜浪漫简约模式的女性,有一位美女就告诉我:“幸福很简单,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喝咖啡就是我的幸福。”咋一听这要求还真不难实现,但实际上这却恰恰是最不靠谱儿的一类幸福模式了。

您就比如咖啡,是速溶雀巢还是RoyalCopenhagen?感觉不一样了吧?假如是后者,那么这个“自己爱的人”看来至少得是个开法拉利的主儿,远没有住家男人那么简单;再比如喝咖啡的地方,是楼下StarBuck还是夏威夷的基拉韦厄?是不是又要伤脑筋了?

天下哪有那么简明的好事呢?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的幸福画个饼,在我们为了某个看上去很美的幸福模式而孜孜不倦时,却往往忘记了每种幸福都有它的代价。而一旦你人为的赋予幸福某个具体模式,那么实际上便已经失去了判断自己幸福与否的客观。

有了咖啡就幸福?那是加糖还是不加糖?

有了亿万就幸福?那谁也幸福不过楼兰女尸,人家睡觉那盒子里都是无价宝。

有了事业就幸福?那婚姻介绍所和医院妇产科应该统统改成职介中心。

有了婚姻就幸福?那看《廊桥遗梦》和《花样年华》时记得唾弃,千万别哭。

说到底,幸福本没有必要条件,更没有充分条件。所有的幸福一旦模式化,都不过是“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而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就这么来了。

 

幸福的关键词

 

我们不少人的生活方式说起来有点滑稽:结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到了让父母揪心的岁数,所以赶紧嫁掉图个耳根清净;结了婚不要孩子,虽然丁克却并不潇洒,而是因为怕耽误了事业和升迁,所以生育不得不往后挪;然而热衷事业也并非因为上进,要么因为没人可以爱,要么因为担心依附在男人身上,最终失去了婚姻的安全感……

等到绕了一圈儿才晕头转向的发现又回到了起点,只不过依然懒得规划,干脆拣现成的幸福模式照葫芦画瓢:听人说出国镀金是捷径,于是咬牙拼命洋插队,结果回来发现“海带”早就满大街了;听人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于是立志嫁个有钱人,却发现有钱人尽是坏孩子;听人说干脆找个老外一步到位,结果一不留神还可能碰上个把“流氓外教”……

原来幸福不但对付不出来,更学不来!这还真是一高难度的事儿。

记得在《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关于《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要高于城镇居民”,当时似乎还引起了很大的置疑,因为有人认为农村物质匮乏、信息闭塞,怎么会幸福呢?但城市白领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农妇、山泉、有点田”的从容确实是一种惬意的生活境界。可见在幸福这个大概念里,不少模式本来就是相互排斥的。

真要是较真儿的话,恐怕人有多少种欲望,便有多少种幸福或不幸。所以即便是有大神通的菩萨,也要用八万四千相来入世,渡八万四千种人心。既然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么是不是盲从便显得很重要了。关键是,你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幸福吗?

要我说,幸福要么在妥协的满足中寻找,要么在不计后果的执着中陶醉。幸福的关键词便是“妥协”与“执着”,很多人缺乏第一个,而Jane没学会第二个,哪儿用得着那么多模式啊?

也许在别人眼里,你确实有些许局促的窘迫,但是当她们用自己的模式来评判你的生活时,你又何苦委屈自己做个演员呢?同样,也许在你的眼里,别人的笑颦如花令你黯然,不过还记得王朔在小说里怎么说吗?

“孔雀开屏很漂亮,掉过去就是......!”

就是什么来着?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打破幸福“模式化”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