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海豚湾心理咨询论坛 (http://sthtw.com/bbs/index.asp) -- 心灵成长 (http://sthtw.com/bbs/list.asp?boardid=7) ---- 您的孩子真”病”了?还是提醒您看到他的需要 (http://sthtw.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3600) |
-- 作者:海豚湾李助理 -- 发布时间:2019/5/13 14:33:07 -- 您的孩子真”病”了?还是提醒您看到他的需要 最近一直在看《非暴力沟通》一书。其中一章提到一位母亲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从不直接说出她的真实需要。尤其读到这位母亲异常难受的回忆童年往事对自己成年后畏惧表达个人想法的经历时,引起我内心极大的共鸣。有时他人眼中的涵养和谦让如果不是发乎于心的表达,而是习惯了压抑自己满足他人的委曲求全,则可能给身心带来很多的病症隐患。究其成因和这个人童年内心需要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满足有关。 书中提及的这位母亲告诉陪伴她的女儿:“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过我想要什么…。这位母亲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只要她想拥有一点东西,哥哥和姐姐就会教训她:“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就你一个人?”于是,她也就不敢说她需要什么。有一次,她妹妹在阑尾手术后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当时才14岁的她是多么想要那样一个装饰有小珠子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接下来发生什么呢?她假装病痛,并一直隐瞒家人。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几个医生,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就决定做手术检查。对她来说,这太冒险了,不过,她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钱包。收到礼物的喜悦让她暂时忘记了手术后身体的痛苦,接着,有两个护士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把温度计放在她的嘴里,她此时兴奋的将自己得之不易的钱包递给另一个护士看,护士很惊讶,说道:“哦,给我的?谢谢!”护士收下了钱包,她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告诉那位护士此刻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张不开口的她只能委屈的看着这个护士高兴的将她“送”的钱包拿走。这个母亲生”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童年的真实需要如果没有被最至亲的父母看到,会是多么的痛苦,同时不觉知的影响成年的人际交往。 由此故事想到我的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吃油条,一次我们结伴去永和豆浆吃早点,平常端庄优雅的她看到油条的眼神和迫不及待的送往口中的神情让我甚是诧异。当时我开玩笑:“你是没吃过油条还是怕我多吃啊?”她怔怔地望着我,过了一会,不好意思的告诉我她童年时,家里也很贫穷,弟弟生病了,爸爸给弟弟买了一根油条,从没吃过油条的她闻到了弟弟手中的油香,那个味道她至今难忘,当时她特想尝一口,但父母和弟弟都没有察觉到她的需要,她眼睁睁地看着生病的弟弟一口一口的将整根油条吃完的瞬间几乎绝望,那个没有被满足的感觉让她过了几天开始装病不去学校,希望爸爸也能像对待弟弟一样给生”病”的她买一根油条。但是这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她没有直接的表达,主要怕父母识破她的“病情”而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如果当时爸爸能够看到女儿的需要,将给弟弟的油条掰一小口给女儿,相信我不会看到人到中年的朋友为油条如此的失态。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时没有被满足需要的受伤的小孩。在大人眼里许多简单可以忽略的小事在幼小的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他重要的渴望和期待。我们成年后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大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只是随着我们的长大成人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中。甚至很多成年人在社交场合温文尔雅,包容体谅。而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因为一些事情的激惹有时会出现幼稚的举动和情绪的失控,成年的他们并不知道是自己内心驻着一个曾经被忽略的小孩在抗议。但是忽视这个内在小孩并不表示他不存在,受伤的内在小孩在成年的躯壳中表达着愤怒,请求着关爱。 当我们开始认回并察觉自己遗忘了内在受伤的小孩时,我们就会对这位小孩充满慈悲和关爱。看见这些内在小孩未被满足的需要时,成年的世界也就真正平和表里如一了。 与其在成人的世界里艰难的疗愈内在受伤的小孩,不如在孩子的世界里关注他的需要让他健康的长大成人。当您的孩子生病时,除了关注他的身体健康,是否也应该关注到他的心理需求呢。 本文作者彭霞,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