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海豚湾心理咨询论坛  (http://sthtw.com/bbs/index.asp)
--  心灵成长  (http://sthtw.com/bbs/list.asp?boardid=7)
----  分享:关于心理能量  (http://sthtw.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1485)

--  作者:yann
--  发布时间:2011/5/11 22:37:43
--  分享:关于心理能量
 

第一部分:心理能量


早在心理学产生前,人们就有一种直觉,认为有一种生命力,它仿佛一种流体。生命力多,人就会活的很有生机;生命力少,人就萎靡不振。在心理学中,我们认为,这个生命力可以说成是“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不能象测量物质能量一样,用物理学的方法测量。因而一些心理学家在物理学家的面前很有自卑感,他们觉得象电能、动能、光能等等能量形式是“客观存在”的,而心理能量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概念,是不是真存在很难说。在这些心理学家的心目中,除非有一天,科学家测量出心理能量是身体里的一种生物电能量或者化学能量,否则就不能说心理能量存在。


心理学家在物理学家面前的这种自卑由来已久,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就是在竭力模仿物理学,在寻求物理学一样的客观性吗。但是这自卑本来是大可以不必的,因为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机械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越来越式微。现代的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学中的“能量”也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也不过是为了说明一些物质运动的现象而假设的存在而已。本来它和心理学中的“心理能量”概念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了解释现象提出的概念。


物理学和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科学。心理学不需要还原为物理学。


心理能量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应该和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一样,是一个较为基本的概念。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生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性的能量,虽然弗洛伊德的性的概念是广义的,但是“心理能量都是性能量”这个假设还是受到了怀疑。在晚年,他渐渐转向说这是一种“生的本能”。 荣格就提出把心理能量称为“里比多”,表示人的生命力,而不说成是性能量。


当然,这个能量不是用物理的方式可以测量的,它不是一种物理学的能量。但是,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实践中,每一个心理咨询者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能量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在顺利的时候,表现出的激情和欢乐,看到在逆境中,他们的顽强,我们就会知道他的生命力很多。也许以后我们的心理测验进一步发展,我们会有象测量智商一样的测验,去测验一个人的心理能量的大小。


意象对话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同意有生命力的存在,也同意用里比多这个术语称呼它。我们对里比多的解释和荣格是一致的。


第二部分:心理能量的产生


心理能量的产生,有2 种形式。一种是在适当的心理状态下,心理能量自发产生,有如泉水在心中流出。另一种是在激发了某种本能时,激发的心理能量。

在我们想象这生命力的时候,我们经常把它想象为两个意象之一:水或者火。这两个意象都可以反映生命力的一些特点。


生命力的源泉,在哲学的角度上看,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一种能量,也就是赫拉克里特所说的“宇宙是永恒的活火”。

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宇宙中的这“活火”沟通,从这活火中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或者说,是如同泉源中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在体验上,这生命力是一种光明澄澈、一种极限的欢乐(如贝多芬的欢乐颂)、一种没有内容的空又是无限的创造力,有如太阳的光明源源不绝,有如浩瀚银河旋转不息。

这也许就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但是,这种境界多谈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和多数人的生活相隔太远了。


在这样的特殊的状态下,人感到自己心中能量源源不断,这些能量自发产生而自己流走。这些能量的效果是,人会有一种有活力的感受,有一种被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称为“大乐”的感受。或者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


相对类似这个状态,是在心境非常愉悦而又没有思虑的时候,比如在很美的森林中或者海边,这时候也会有自发产生的能量,让人有生机勃勃,浑身有劲的感觉。


这样产生的能量,是流动的,没有或极少受阻碍。这样产生的能量,没有和某种特定的本能结合,也没有和某种具体的情绪结合。表现出的是比情绪更原初的状态。

另一种是本能力量被激发。


我们获得生命力,主要是从我们的本能中获得。当一个情境需要生命力的时候,由于本能的存在,在本能中激发出了生命力。当我们被一个异性吸引的时候,在性的本能中激发了我们的生命力。于是我们变得活跃、变得不知疲倦、激情澎湃、或者妙语连珠、我们焕发出了光彩、我们快乐。当我们开始了一个竞赛的时候,我们的另一个本能中的生命力被激发。这生命力可以说是储存在这个本能中的,就象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了木头中的能量。当我们燃烧这木头时,木头释放的热能就是它储存的太阳能。


心理能量被激发后,表现为一种兴奋、激动、唤起,一种内驱力或动机,继而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情绪。心理能量激发后,由潜在的能量变为现实的能量,就有了基本的形式。心理能量最常见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性的能量,另一个基本形式是进取的能量。


当本能表现为一种情绪后,这股心理能量就加入情绪中,成为情绪能量。


情绪中是包含着认知成分的。比如,一个人在肯德基快餐店买了一份鸡放在桌子上,然后又去买了一份薯条。回来后,发现一个陌生人在吃自己的鸡。这时,攻击本能被激发。如果他这时仔细看看,发现自己看错了,自己的鸡在另外一个桌子上,就会产生羞愧的情绪。而如果他没有仔细看,心里认为别人在偷吃自己的东西,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所以,是羞愧还是愤怒取决于情绪中的认知成分。


在本能被激发的瞬间,心理能量就被激发出来了。在情绪产生后,这心理能量就有了更具体的形式,是羞愧形式的,或者是愤怒形式的。虽然情绪不同则心理能量的形式就不同,但是心理能量的量是相同的。这个人有多少愤怒,他如果不愤怒而羞愧,他就有多少羞愧。


第三部分:生命力的释放


一、正常的释放


如果没有障碍和其他异常,里比多就会通过自然释放。

自然释放时,我们会有一些内在的行动,比如激发想象、想象就是内在的行动;我们还会有外在的行动,比如我们在性的能量被激发的时候,会和异性亲近。

在里比多自然释放的时候,我们会有相应的情绪,或者是喜悦、或者是愤怒。但是在这时会有一种畅快的感受,就是情绪得到了宣泄的畅快感。

即使是所谓消极情绪,如果自然的宣泄了,人也会有一种畅快感。比如,即使愤怒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但是如果你可以在愤怒的时候痛痛快快地打一架,或者痛痛快快地大骂了你的敌人,你会有一种畅快的感觉。

在一个人悲伤而又哭不出的时候,帮助他的人会鼓励他哭出来,因为一旦痛哭一场,他会有一种放松的畅快的感觉。

人们会形容说,这仿佛一种被水洗过的感觉,或者说是雨过天晴的感觉。这个象征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用水来象征里比多,它的释放过程正是仿佛雨过天晴,仿佛急流流过。


二、压抑


里比多有两种“不正常的”运动。第一是被压抑,第二是“沉溺”,后面我会解释什么叫做沉溺。在这两种情况下,里比多没有自然地象江河的水一样顺畅地流走,于是带来了人的不畅快的感受。


压抑,是第一种。对什么是压抑,精神分析理论中已经有了十分充分的分析。对熟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专业人士来说,本不需要我再多说。对不十分熟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家和其他读者,我们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下。压抑指的是对本能的冲动,有另一种力量在压制它,不让它自由地释放。压抑的作用有如大坝,它把里比多的水流堵截起来。


这当然有它的益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对性的冲动的压抑,可以让人们把这些能量升华,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我们如果真诚一些,不装模做样,就不能不承认他的话。如果不是为了有更多的钱,好让自己在异性的面前更有价值,可能在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行列中,就会少很多的男人。如果不是希望自己有更高级的衣服和化妆品,好在异性面前更美丽,女人的工作欲望也会减少很多 。


荣格也举出过很精彩的例子。他发现有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在臼米的时候,是一面臼米,一面唱着色情的歌谣的,歌词大意是把手里臼米用的木棒说成是男性性器,而把凹进去的石头的臼说成是女性的性器,于是臼米就仿佛是性交 。但是,压抑过度则有害处,就象大坝蓄水过多,就会给大坝造成太大压力,一旦大坝垮掉,就会泛滥成灾。心理疾病就与此有关。


三、沉溺


关于沉溺,精神分析理论好象没有涉及。而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塞有过一些描述。沉溺指的是一个循环:情绪的释放中,激发了一些意象、思想,这些意象和思想引起了一些外在的行为,这些行为创造了一个外部的环境。而这些意象、思想、行为和环境都可以作为激发因素,再激发出新的情绪来。假如所激发的情绪和原来的情绪是一样的,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就会长期沉溺于这个情绪中。


沉溺于积极情绪的最好的例子是恋爱,快乐激发出对恋人的积极的想象、喜悦的思想和爱的行为。因为把对方想象得很好,所以激发了爱;因为喜悦的思想,所以激发了爱;因为你爱他(她),所以他(她)也爱你,这更激发了你的爱。于是你有新的爱产生。循环开始了。而在夫妻吵架的时候,事情就相反了。你愤怒,而愤怒引起消极的想象、思想和行为,引起环境的消极变化,又激发了新的消极情绪。


不论是压抑还是沉溺,都可以看作是能量的相互作用。压抑一个能量的力量,是另一个能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压抑的是本我,压抑本我的是自我和超我。而弗洛伊德也指出,自我和超我的能量,归根结底是本我能量中分化出去的。以性压抑为例子:仿佛有一个能量,在不断地呼喊着,“我要性”,而另一个能量,则不断地说,“不可以,你现在要性是不好的”。这2个声音我们听不到,但是实际上日日夜夜在不断地在呼喊着、言说着,冲动和压抑之间的平衡是它们2个声音之间的动态的平衡。沉溺也是一样,2个能量互相勾起,绵绵不绝。

 

——摘自朱建军教授《心有心的语言——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