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甘书波
-- 发布时间:2012/5/29 16:32:40
-- [转帖]泰坦尼克的消极寓意
泰坦尼克的消极寓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07日 12 版)
本应是代表世界造船技术杰作的泰坦尼克,却发生了沉船事件。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为国际媒体所关注。当时,没有人预见到这个充满奢侈、辉煌、快乐和艺术的美丽夜晚,将会是游轮沉没的时刻。
泰坦尼克开启了以震惊中外的沉船事件为起始的时代,对许多作家和哲学家来说,它成为整个二十世纪文明的象征。这令我们想起著名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人的存在是向死而生,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死亡。生存的残酷性在于它是一个巨大的幻象,最终将淹没所有的希望和人们自我实现的渴望。这一开启另一个不同时代、文明和哲学的事件,它所形成的观念与人们对形而上的渴望相距甚远,尤其是老子所说的生存中形而上的道。泰坦尼克事件并不具有典范效应,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智慧的启示。
伟大的造船技术,最好的航海指挥——这都是英国航海领域的成就——泰坦尼克与那个时代两个至少是在经济领域的超级大国——英国和新兴的富裕国家美国——都有联系。两个强国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母文明(英国)去找寻她的子文明女儿(美国)。这是弗洛依德意义上的母亲和女儿的关系,表面上是爱,但实际上潜藏的是恨。这两个超级强国几乎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地球上很多的布局结构。因此,泰坦尼克所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印象是,它预示着超级大国英国的倒塌。英国统治着从印度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广袤地区,无疑,它自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政府,拥有最好的文明和思维。泰坦尼克号象征着财富、强权、奢侈和美丽的生活,尤其是远远优于其他所谓落后国家的一种英国所特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或许此时,我们可以说大众、导演和作者他们看到有着上述象征意义的机制倒塌,会产生一种快乐感。
我们还要看到的是,一半的幸存者都非常年轻。这些幸存者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实际上,社会上有些人对事件和经过有着猎奇般的兴趣。这个事件被放大,人们将它几乎作为那个时代的强国文明的灾难的投射。特别是事件距今已有一个世纪的时间,然而世界上还有关于它的3D影片在发行。我想,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国际市场的需要,3D技术的需要,以及最后主要是泰坦尼克事件的死亡寓意。泰坦尼克在客观现实中,代表着某种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失败,代表着一种机制,本来应该带来和承载欢乐,相反结果却是死亡。因此,从本质上看,泰坦尼克已死去。但从文化上讲,人们至今还在为它祭奠。
关于泰坦尼克,电影界曾拍过好几部不同的影片。我们没有必要去评论哪一部更好。我至少看过三部,都是悲剧性的,它们展现着爱、背叛和感情的不同时刻,就像今天,在我们这个巨大的如泰坦尼克号般的社会所经常发生的一样。过去一直都有,将来也还会发生。但是,选择死亡文化等于是向所有伟大的政府和伟大的文化预示一个失败的体系。这一死亡沉船事件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但人们还在灵魂中为他们举行着葬礼,还在想象着这一事件,特别是在我们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无意识中。
从本体心理学思想的角度看,这意味着让我们的前进变得平庸化。它属于偏差屏的文化,即在人的无意识背景中的一个心理机制。这个心理机制像看不见的黑色潜水艇,尽其可能方式来挑动和激活人们倒退和绝望的心理。
这是黑色猎奇,会强化人类生存的死亡感。我记得当我在电影院中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宁可中途退出,因为如果看完结尾,会让我陷入到消沉之中,会感到作为地球上的人类是如此渺小。
我可以告诉大家,还有另外一部关于沉船事件的电影,影片名字为《海神号遇险记》(1972)。这也是一个横渡大西洋的超级游轮的集体灾难性事件。豪华游轮被五十米高的巨浪掀翻,然而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积极的含义。实际上,在这一灾难性事件中,有两组人,一组是由一位受人尊敬的年轻军官领导,人不多,另一组是所有那些在巨浪拍船的时刻逃生出来的人(实际上,只有全部游轮客人的2-3%);前面一个小组选择的路是,在那位年轻军官的引导下,一些人选择留在宽敞的舞厅中。只是舞厅的窗户由于水的压力而破碎,所有留在舞厅中的人都死了;而选择另外一条路的人们,则是在勇敢的神父的带领下,最终获救。因为神父凭着直觉找到了最后证明是正确的一条出路。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拯救自身选择的重要性。因此,人们战胜了海神号的灾难,实际上等于是给生命带来了新生。(熊妤译)
|